>>
>>

关于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

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报告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对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的通知》(教财[2005]12号),就我校护理专业申报2006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报告如下。
     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是2000年5月被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重新认定。学校是广东医学院和广东药学院教学点;是教育部确定的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骨干专业为护理专业,护理专业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教财[2004]9号)精神,积极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和课程改革、推进学校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护理毕业生就业率高;学校加强与医药行业单位等合作;特别是在开展医药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社会卫生人才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社会效益好。我校护理职业教育已成为广东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创建于1949年3月,校园占地面积 15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环境优美。学校经过长期的建设,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学校以普通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与高校联办高等护理等专业,在校学生6200多人,现有教职员工27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0多人。有教学计算机500多台,图书馆藏书17万册。有稳定的实习医院80多家,可供学生实习总病床超过5000张以上。实验、实习开出率达100%。
     学校主动适应人才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为主题,改革为动力,合理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和时间、空间,每年投入400~5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增添先进教学设备,新建教学楼和学生公寓,优化育人环境,校园建设实行“六化”:绿化、净化、硬底化、亮化、美化和艺术化。??
     学校管理规范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德育为先,注重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和质量,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建设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强化英语、计算机和专业技能实践,护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率高。
     学校声誉高,办学效益好,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万多名卫生技术专门人才,其中护理专业毕业生6000多名。学校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在同行中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卫校”、“文明校园”,湛江市“先进党委”、“湛江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
     二、办学方向明确
     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办学条件强、师资队伍强、教育管理强、教学质量强、教研科研强的建设目标。学校围绕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医疗卫生保健行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生产服务一线的从事护理保健的中初级实用型人才。
     (一)服务对象:学校专业设置有护理、助产、药剂、医学检验等13个专业。学校主要面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学历教育;面向具有同等学历人员的学历教育;面向医院在职护士培训;面向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转岗培训;面向进城具有一定医药基础知识劳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形成一定规模。由于我校办学条件强,生源足,每年招生达1800多人,近三年平均在校学生数达6000多人。由于社会对护理紧缺人才需求较大,护理专业每届招生500多人,护理专业学生占在校生比例大,目前,护理专业在校生数达2700多人;学校举办面向具有同等学历自学考试,其中护理自学考试每届100多人,已有300多人毕业。2002~2005年面向基层卫生系统在职人员护理大专层次成人学历教育1051人。
     学校系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站,面向医院在职护理岗位培训,采取长训与短训相结合,校内与社会相结合,近三年来,护理专业非学历教育累计培训人数2800人次,年均培训900人次以上,平均每项250人次。如与广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联合培训广东省医药卫生人员,举办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和治疗学习班”, 培训973人次,学校多次承担广东省粤西地区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技能培训;学校举办涉外护理培训、医学美容、计算机技术等4项培训近1000人,在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发挥作用;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举办社区护理、家政护理、妇幼保健等培训,受到相关人员的欢迎。
     (二)人才需求:未来三年内湛江地区对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需求总量比较大。经调查,广东省和本地区各医院的医护之比低于规定的比例。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扩大等带来的社会对中、初级护理人力需求增加,平均每年都需增加护士。据统计仅湛江市护理人才缺口是17800多人。
     (三)就业导向:我校把教育质量强作为学校建设目标之一,学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率高。护理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8%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5%。学校护理专业学制设为四年制,强化英语、计算机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及护理专业技能训练,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主要在省内各大医疗机构和各级医疗单位,有的毕业生在港澳和国外就业。
     (四)合作办学:学校拓宽办学路子,采用多种形式联合办学,积极开展省际、校际间合作办学,曾为海南省卫生学校代培药剂专业150名学生,为广东农垦湛江中专学校、吴川卫校等2间学校合作办学培养护理专业200多名学生;2000年起与广东医学院、广东药学院联合办学,举办护理专科、高职层次教育,在校专科、本科学生2000多名,其中高专、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达300多名。学校还面向农村基层扩大招生和进行教育扶贫,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问题。
      三、护理专业基本情况
     (一)护理专业设置情况:学校自1953年起开办护理专业,已有50多年历史,连年有护理专业毕业生,已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护理人才。护理专业是学校骨干专业,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校舍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用于护理实训基地的建筑面积达11258.66平方米,其中护理操作实验室850多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在1000多万元,护理实验室拥有大型设备一批,总资产价值250多万元。护理专业课的设备有:医学教学模型纳斯急救护理人、多功能护理床、多功能护理模型人、ICU抢救设备(心肺复苏仪、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呼吸气囊、抢救车等)、全功能手术床、吊式手术无影灯、分娩机转模型、孕妇触诊等仿真教学设备,现开设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的40多项护理实验项目。目前我校护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室和学校门诊部能满足实验和技能训练需求,如模拟ICU病房、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保证多个班次同时进行护理技能训练。
     (二)学历教育学生数及年培训人次:学校中职教育护理专业在校生数达2700多人;护理专业各种培训累计2800人次,年均培训900人次以上,平均每项250人次。
     (三)师资结构与水平:学校重视人才工程的建设,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和待遇留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形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合格教师三个层次。学校制定相关制度,定期选拔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全校护理专业教师学历、职称、数量都超过基本要求,双师型教师、高级职称教师,中级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及兼职教师能够满足实训基地教学需要。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7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占本专业教师的45%以上,实习指导教师中高级以上的比例占本专业教师数的90%以上;兼职教师的比例占本专业教师数25%以上。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经费50万元,作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培训和岗位培训专项经费。学校通过组织护理专业老师参加继续教育、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会议等岗位培训。开展示范课竞赛、英语演讲比赛、普通话演讲比赛和文体活动,使护理教师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实践经验丰富、教研科研能力强。近两年我校护理专业教师获各级教研科研立项55项,其中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课题1项,湛江市科技攻关项目或横向合作项目10项。校级项目结题奖励45项。参编护理专业和相关规划教材、实验改革教材16本,教学参考书一批。
      四、 教学改革情况
     (一)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学校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实践能力为宗旨,学生全面发展。一是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课堂教学、实习前教育和实习过程中注重抓好德育教育,定期聘请湛江市著名护理专家作专场事迹报告,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二是抓好职业技能训练。突出护理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订教学计划时与医疗单位合作,采纳医院护理专家意见与建议,其中50%教学计划是医院提出的。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先进教学手段占教学量60%以上,大部分课程都用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课程采用模块化,突出护理岗位需要。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都经过严格的理论和技能考核鉴定,保证学生实习环节教育质量。学校护理教学、添置实践教学设备、设立的模拟病房都与医院接轨,聘请一批临床兼职教师,带来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护理新技术等。我校充分利用优质医疗服务资源,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并延伸到学校门诊部、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强化学生职业技能。
     学校学分制实施为课程改革搭建了良好运作平台。学校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护理课程模式。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设置和内容符合护理职业岗位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教学安排以教育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依据,制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比例,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护理人员的角色变化,我校护理专业新增设健康评估、护理心理、护理伦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法学与医疗纠纷、社区健康研究、护理文秘等课程。我校增设贴近岗位及岗位群的课程,如英语护理、护理医学美容、社区护理、重症护理等课程。课程改革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素质较高。护理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校结合专业特点举办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定期开展 “5?12”护士节等系列活动,举行护士技能演示比赛、护理专业示范课,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咨询等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术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
      (二)教材建设:学校重视教材建设,设立教材管理机构,规范教材管理。学校结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要,按国重学校要求选用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积极组织教师主编、参编规划教材和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等教材12本。鼓励教师开发本校教材,学校老师编写的教材,除供本校采用以外,还推广为多间学校采用。
      (三)教学制度改革:学校坚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学分制,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学校从2003级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把实施学分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组织课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举办培训班,选拔聘任了护理专业的导师,通过学分制软件实行学分制校园网信息化管理。我校在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题为《转变观念 大力宣传 领导到位——实施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发言,阐述了我校为实施学分制,从加强领导、转变观念、齐抓共管、配套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受到与会者好评。有省内外多间职业学校来我校交流学分制经验。
      学校教学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设置宏观、微观教学管理部门,设立护理教研室等7个专业教研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教学管理注重规范和创新,教学文件齐全,严格执行《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程》,教学过程严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督导,开发计算机无纸化考试软件,实行教考分离、无纸化考试。管理手段先进,通过校园网实现学校管理科室无纸化办公和管理。
      (四)职业资格鉴定:学校设有护理职业资格鉴定站(点),学校是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是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广东省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考试考点,广东省高职“3+证书”招生《生物技术基础》、《化工类》专业技能考点。毕业生获取执业资格证书或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应用、生物技术基础、化工类证书情况良好,平均达90%以上。护理专业毕业生获取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或其他证书率达85%以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技能统考合格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学校常年承办全国、全省各类考务,如执业护士等全国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现正在申报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护士属于当今世界性紧缺人才,我校有100多名护理毕业生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中东等国家就业,为适应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学校护理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多次参加国际性护理职业教育培训班和学术交流,先后与瑞士IUKB大学校长Eva schuepbach,PH.D教授、美国加州Georgia医学院 DR.Vickie Lambert教授交流职业教育经验,吸收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有益经验;学校将开设涉外护理专业,加强英语基础和口语技能训练,在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护理专业学生中进行医学和护理英语强化培训,组织护士报考国际护士资格,为今后涉外工作、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学校护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成为广东省第二批重点建设专业。
      五、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一)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学校的各实习医院、学校门诊部参与护理专业建设。学校建立了由二甲以上医院领导、护理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开展活动正常。依托医院建设校外护理专业实习基地20个,学校全体护理专业课教师参加医院临床实践活动,每年至少2个月以上,实践率达100%。
     (二)开展“订单”培养:学校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与广东省粤西地区部分企业、基层医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先后与茂名石油化工公司职工医院、湛江市第一中医院、湛江港区人民医院等4间企业和医院签有订单培养协议培养护士,医院有很多品学兼优的护理专业实习生被医院录用,学生按“订单”上岗,医院反馈良好。
     (三)学校为企业服务:学校积极为医院提供在职护理培训服务,为医院护理部做好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承担广东省湛江、茂名市等粤西地区周边医院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和护士形体训练,为医院护理技能考核提供操作练习场所。培训人次达1000多人次。
     学校多次提供生产和技术服务,派护理教师到医院参加临床实践,协助解决医院护理人员紧缺问题;也为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转科理论考核提供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
     六、学校改革管理水平
     (一)人事制度改革: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按照专任教师、管理干部队伍和党务干部三支队伍建设。2002年我校作为广东省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试点单位之一,学校实行全员聘用制,岗位工资制。学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制度管人、管事,建立相应的年度考核和聘用期满考核机制和良性激励机制,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上岗靠竞争,报酬凭贡献,每年大力表彰先进科室、优秀教师和管理育人先进工作者,极大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试点经验得到广东省人事厅的充分肯定,给予“高、严、实、好”的评价,全员聘用制的经验在省内外同行中典型介绍与交流。党委书记兼校长孙志成撰写题为“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推动事业长足发展” 论文获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协作会第三届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有多间兄弟学校专程来校交流人事制度改革经验。
     (二)实验、实习管理水平: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护理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设立护理教研室、实验中心和就业指导办公室等机构负责实验、实习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度50多项,有专人管理,实验、实习管理规范,实验、实习开出率100%。学校实行系统实习前教育,有完整的教育方案,重点就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学校领导、管理科室及专任教师分别为学生授课。实行动态管理,相关科室和实习医院齐抓共管。
     (三)实训基地管理:学校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管理。设有专门机构护理教研室、实验中心和就业指导办公室、门诊部等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健全,专人管理。学校护理实训基地中,有校外20多家医院和学校门诊部、麻章实训基地。
     门诊部是学校直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是一所集临床医疗、社区预防保健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是产教结合的实训基地之一。学校配备一名校级领导专职管理教学见习、实训工作。门诊部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产学研运作正常,文明生产,无安全事故,为护理、口腔和中医专业教学见习提供优质服务。门诊部护士在抗击非典中表现出色,被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称号。门诊部是湛江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能进行独立成本核算,帐目清楚,讲求效益,有良好的社会口碑。
     学校有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麻章实训基地,占地5906.08平方米,园内绿化、净化、亮化和美化,环境优美,是集教学实践、科研、活动于一体的育人园地。护理学生的卫生保健课程见习课在麻章实训基地和社区完成。
七、政府的重视和投入
     (一)政策支持:广东省、湛江市政府和主管部门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湛江市政府主持召开全市职教工作会议,把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纳入湛江市经济发展和人才开发规划,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有明确的支持和扶持计划,为学校职教事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我校被湛江市政府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的荣誉。
     (二)经费支持:广东省、湛江市政府每年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设立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并切实拨付,专款专用。如今年广东省教育厅为我校护理重点专业建设先后二次下拨专项经费,为实训基地建设拨专项经费70万元,扶持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湛江市政府设立专项补助款及时对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专项经费,每年财政拔款600多万元作为学校经费投入,学校自筹经费150多万元,加上市政府配套资金建设护理实训基地。
     八、资源共享与示范作用
      (一)资源共享:学校为周边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服务了湛江市中医学校、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湛江市群信职业中学、湛江市第三技工学校等6间学校,派出护理专业教师到上述学校上课,作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护理操作和护士形体训练技术顾问。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二)示范作用:学校管理制度健全,教育教学质量好,在同类学校中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基地每年培养培训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在800人次以上,我校在办学效益、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学分制实施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在国家、省、市各种会议及新闻媒体推广介绍,各兄弟单位常年来我校参观交流。孙志成校长最近在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研讨会上作题为《护理专业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与探索》经验交流,为其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我校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理事单位,广东省职教学会医卫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学校有教师36人次担任各类学术团体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近年学校教师主编、参编正式出版教材教参26本,其中高等、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7本;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教材9本。学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省职教学会相关学会教研成果奖3项。2002年以来,全校护理专业教师撰写论文401篇,其中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国家级杂志发表170篇。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团体获奖论文84篇。学校获国家、省级职教优秀论文组织奖7次。
      我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以服务本校为主,起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培训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取得较显著成果。我校长期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被广东省各大医疗机构、医院录用,很多已成为业务骨干,成才典型多,每年都有一批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加入党组织。有的荣获“广东省优秀团干部”称号;或被授予“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等光荣称号。
      九、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
      我校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着力打造护理示范专业,创设有强大的市场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教育品牌,立足湛江,辐射全省,放眼世界,要以“模拟病区”的先进理念带动并增强我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整体实力,充分发挥本校护理教育实训基地的骨干作用和带动作用。我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发展规划如下:
     (一)要加大基地的基本设施设备的投入,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添各专业实验室空间和实训设备。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

目标内容

时间(年/月)

金额(万元)

第一阶段

增加两间整体护理实验室

至2006年9月

120.00

第二阶段

妇幼爱婴实验室
多媒体专业示教室

至2006年12月

90.00

第三阶段

ICU模拟病房实验用物购置

至2007年9月

90.00

     (二)学校实行一校多区,扩大办学规模。目前学校扩大校园面积征地154.65亩,征地资金154.65万元;建设一幢10280平方米的十二层教学综合楼。多方筹集资金完成。
     (三)要重视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培等途径,构筑结构合理的护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我校将积极探索实训基地运行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周边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资源共享,形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市场需求大、效益突出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培养培训高质量技能型紧缺人才提供物质条件保障,把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专此报告。

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
二○○六年五月十日

mailto:shuchuangwai@126.com  Copyright 2004 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